走进恭王府:中国第一豪宅,3任屋主充满传奇,第一位竟是18世纪首富 !

 北京的王府众多,但最有名的,就要数非什刹海旁的恭王府莫属了。恭王府有段时间曾经被8个单位和200多户居民共同使用着,多年的失修和为了办公居住方便所做的改动,使它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华丽与庄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曾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而且始建者竟是18世纪的世界首富和珅,这位“天下第一贪官”不顾逾越皇权的罪行,精心打造了这座让皇帝的儿子都羡艳不已的“中国第一豪宅”。


传奇的三任主人:

  有人说去恭王府要看“三宝一绝”,有人说要看锡晋斋里的金丝楠木,一根柱子估值达27亿。其实如今的恭王府是2000年后彻底腾退了老住户,又通过老照片、历史档案等多方比对、考究,再经过31个月的精密大修后在2008年重新开放的,所以里面很新,很多曾被破坏的地方都是新建的,当然原有的格局没有变,所有的规制也是按照它鼎盛时期的样子修复的,可里面曾经所有的古玩、家具早都被最后一位主人小恭王溥伟卖光了。

  但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评价的“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是真真切切的,这座从乾隆朝的和珅宅第及和孝公主府,到嘉庆、道光朝的庆王府,再到咸丰以后历经四朝的恭亲王府,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从鼎盛逐步走向衰败、灭亡的全过程。所以只有先了解了高墙内历任主人的传奇经历,进去所看到的一切才会更有趣。

走进恭王府:中国第一豪宅,3任屋主充满传奇,第一位竟是18世纪首富 ! ..._图1-2


十八世纪的首富: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清帝国看似一片繁荣太平,26岁的和珅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年迎来了六次重要的升迁,春风得意的他在这一年看上了京城里的一块风水宝地,满心欢喜地开始筹建自己的府第。“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对这块宝地的描述。那时都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条是中轴线的土龙,即故宫的龙脉;另一条则是水龙,是指从皇家禁地玉泉山引来水的什刹海、北海和中南海一线,“和第”恰恰处于这水龙的“龙腹之穴”,古语有云:“行至平原莫问纵,只看水绕是真龙”,意思就是说,平原地区不用看山,有水才是最好的。






  精通周易的和珅并不像电视剧演得那样除了拍马屁什么都不懂,他其实很有才华,长得也不错,和珅是满洲正红旗,祖辈在清初时随清帝入关,住在西直门内驴肉胡同,乾隆十五年,他出生在了这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家中对他和弟弟和琳的教育都十分重视。

  和珅天资聪颖,10来岁就被选入咸安宫官学,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深得老师喜欢。虽然后来科举落榜,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在做侍卫的时候机缘巧合在乾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学,从此人生才开了挂。


                        和珅像 


  和珅原本也是个有学识、有上进心、聪明,处理事务机敏干练,还拒绝受贿,办了很多轰动全国的大案,字也写得十分好,深得龙心。但随着地位权力的攀升和乾隆帝越来越多的宠幸,他的私欲也越来越膨胀,最终成了大清王朝所有大臣中最贪婪的一个,被抄家时,他的家产竟是当时清政府国库15年收入的总和,是法国皇帝个人财产的48倍,他是18世纪名副其实的世界首富。
和珅被抄家时的家产清单


  起先,懂文化又有钱的和珅琢磨着如何把府邸打造得富贵又有内涵。在紫禁城里有数不完的龙,大家都呼皇帝万岁,和珅想那不如这样吧,“皇帝万岁,我万福”,于是和珅的府里就有了数不尽的福,从门窗、梁坊、灯饰、水塘的各种“蝙蝠”(“蝠”与“福”谐音),到花园山洞中私藏的康熙帝御笔、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他在府中真的集了一万个“福”,因此后来由恭亲王入住的这座恭王府还有个别称叫“万福园”。现在人们也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




  1776年,和珅建了这座“什刹海的明珠”,仕途坦荡;皇帝乾隆平定了持续29年的大小金川之乱,成全了“十全老人”的名号,似乎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殊不知,就在这一年,世界的另一端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叫詹姆斯·瓦特的英国人发明了一台能干活的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大幕在不列颠拉开了;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召开了一个“大陆会议”,并发表了《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了。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亚当·斯密出版了他花了六年时间书写的《国富论》,不仅诞生了现代经济学,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它的财富多年前就已经达到该国法律允许的最高程度。如果改变提高它们的法治水平,那么该国的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允许的程度,可能比上述程度大得多。”

                      亚当·斯密

  
  几年后,工业革命的浪潮跨过英吉利海峡,在西方风起云涌,而愈发喜欢和珅的乾隆决定与“能干的”和大学士结为亲家,把和珅的儿子指给自己最喜欢的小公主当驸马,并命和珅在府内修建公主府,待6岁的和孝公主长大后成亲。

      和孝公主是乾隆的第十个女儿,也是最小的一个,64岁的乾隆老来得女,甚是欢喜,不仅晋封其生母为惇妃,还在小公主12岁时破格册封为固伦和孝公主。清朝不管是皇子还是公主的册封都有严格规矩,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可封为固伦公主,品级与亲王相当,而妃嫔所生之女本应封为和硕公主,品级相当于郡王,乾隆的破例足见他对十公主的宠爱。

       不过和孝公主也不全凭最小而得宠,她聪慧明理、能文能武。据记载,公主“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有一次公主女扮男装随乾隆狩猎,一箭射中鹿的脊椎骨,乾隆不禁感叹:“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固伦和孝公主


  聪明的和珅看乾隆喜欢十公主自然也对她特别好,还时常带自己的儿子进宫与十公主玩,两个小朋友正好同龄。和珅妻妾众多,但儿子只有一个,这个儿子倒也知书达理,性情柔和,很讨乾隆喜欢,乾隆还给他赐名:丰绅殷德。

     在儿子成为准驸马,还有国家拨款建公主府后,和珅决定要打造一座中国顶级的风水豪宅,他胆大包天地在宅第门前(今前海西街)和西侧(今柳荫街)挖了一条河,连通了什刹海,并将水引到了自家的花园中做了很大一个水面。咱们前面说了,什刹海的水来自皇家玉泉山之水,是皇帝专用,别人不能用,而和珅冒着逾制之罪这么做,是要打造风水上所说的“蟠龙水环抱”,这样的风水奇观全京城唯有“和第”。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14岁的和孝公主坐着爸爸赐的金顶轿嫁进了和珅打造的顶级豪宅。这一年,法国人民冲进了皇家监狱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宣布旧制度的封建社会在法国结束了,《人权宣言》第一条写道:“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公主性刚毅,驸马性儒雅,或许正是性格上的互补,婚后小夫妻感情很好。不过入住和府没多久,公主便发现了公公的种种不法行为,她曾鼓励丰绅殷德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做一番事业,以免有一天和珅这棵大树倒下,但是丰绅殷德素性清雅,也不喜官场,公主也没有什么办法。


                  盗了皇家水的“和第”花园

      
  公主的担忧是没错的,显赫的权势和华美的府邸给和珅带来的不仅是无尽的享受,也给他带来了致命的危机。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88岁的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把持朝政三年多后驾鹤西去,隐忍了多年的嘉庆皇帝终于有了实权和机会,他命和珅日夜守陵,软禁了他。正月初五,和珅被抓入大牢。正月初八,被搜查家产。正月十一,嘉庆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而在这座显示着和珅鼎盛时期权势与地位的福地所发现的罪名,就占了他二十大罪状中的五条。




  大罪十三:“所盖楠木房屋,僭越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断样式,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琼台无异。”楠木房屋指的就是他所住的“嘉乐堂”(恭王府时期改叫“锡晋斋”),名贵的金丝楠被称作“皇帝木”,因木材生长慢且千年不腐而有着“一寸楠木一寸金”之说,明清时只有皇帝才可以用,清朝时少得连故宫里都用不上了,而和珅却满屋子都是。如今这金丝楠木的柱子一根估价已达4亿美金。



              “嘉乐堂”(恭王府时期改叫“锡晋斋”)


  另外嘉乐堂还仿造了故宫宁寿宫的“周制”仙楼样式,地板子母石也是皇家才能用的。花园则仿照了圆明园的蓬岛、琼台的样式,也是逾制,而且盗引了皇家的水。

大罪十五:藏珍珠手串200余条,比故宫中多好几倍,其中所藏大颗东珠比皇帝帽子上的还大。

大罪十六:无权佩戴的宝石冠顶有数10个,大颗宝石不计其数,有些皇宫中都没有。

大罪十七:家中银两、衣物等,统计件数超过千万件。

大罪十八:夹墙内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二百余万两。




  从和珅家查到的比皇宫还好的玉器珠宝、西洋奇珍数不胜数,光人参就有600多斤。当年因为乾隆的信任,上贡给皇上的东西都要在和珅那里先过一道,他竟把好的留下,次品拿给皇帝。和珅所有家产折合成白银达8亿两之多,而在乾隆年间清朝的财政收入才5千多万两白银,和坤的资产总额相当于清代15年的收入。而那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年财政收入也才达1亿多两,说和珅富可敌国毫不夸张。

    和珅在狱中正是元宵佳节,想起昔年此时与家人其乐融融,触景生情写下了《上元月狱中对月》两首,其中两句也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感悟:“百年原是梦,廿(niàn,意为“二十”)载枉劳神。”




    正月十八,也就是乾隆死后的第15天,和珅被赐三尺白绫,命赴九泉。嘉庆在大臣的奏折上批,朕若不除和珅,天下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乾隆虽宠和珅,却也还是更爱自己的儿子,他曾对嘉庆说,我也没给你留下什么,就给你留下了一个人,这个人若你日后用他,全国上下的人都怕他,若你废了他,全国上下的人都会怕你。

     嘉庆选择了后者。和珅用自己20多年积累的巨额财富充实了大清国库的亏空,正如民间所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他一手打造的的风水豪宅终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和珅藏在花园山洞里的“天下第一福”为康熙御笔



不要江山只要大房子:

  话说乾隆第十七子永璘早已对“和第”垂涎三尺,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与嘉庆是一个亲妈。按说56岁的乾隆老来得子应该很喜欢他,但永璘可不像十公主那般文武双全,他只爱玩乐、不思进取,是个不着四六的废柴皇子。

  不过他大大咧咧,也没有野心,他曾向几位想争夺皇位的哥哥们说,“纵使帝位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头顶上,惟求诸兄见怜,日后将和珅府邸赐居,则愿已足矣。”意思就是“我没那个命做皇帝,只请哥哥们可怜我,以后能把和珅的府邸赏赐给我就心满意足了。”




  嘉庆对这个亲弟弟倒也真不错,在除掉和珅后,没有拆除逾制的“和第”,真的把它赐给了永璘,还把他的爵位从贝勒提到了郡王,“和第”自此变成了庆王府。弟弟永璘病重时,嘉庆还多次去王府看望他,为了给弟弟冲喜,嘉庆还把他升到了亲王,虽然这并没有保住永璘的命。

  不过永璘只拥有一半儿的“和第”,另一半还是他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与和珅的儿子住。永璘与丰绅殷德都没有野心,所以也相安无事。“只要大房子,不要江山”的永璘在这座豪华的王府里快乐地度过了20多年,虽常因小错被罚俸禄,但不妨碍他享受。




  而这期间哥哥嘉庆可不敢有一点懈怠,他勤奋努力,改革吏治,御下仁慈,爱民如子,还经常自省,一刻都让自己闲着,而且十分节俭,一辈子只大办过一次大生日,还自责不已。他想做一个好皇帝,想再创盛世,可此时的清廷已腐败怠惰成性,加之灾荒水患不断,以及没完没了的农民起义、白莲教反叛都让资质平庸的他力不从心。好人嘉庆在迷茫中越来越质疑自己的方法,于是改墨守成规用“法祖”来治国。

    对外政策上嘉庆力主严禁鸦片是没错的,但依旧闭关锁国,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大清帝国在内忧外患中日渐衰落。而此时地球的另一端,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法国人安培发现了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丹麦人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化学元素硒、镉、锂也纷纷被发现,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克莱蒙脱”号蒸汽轮船沿着纽约州的哈得逊河逆流而上,把一艘艘帆船抛在了脑后。




  道光三年(1823年),十公主去世,这座“大房子”终于完全属于了庆王府,但此时永璘和嘉庆都已撒手西归三年了,这时王府的继承者是永璘的第三子绵愍。按照清朝宗室的爵位规定,除了因开国军功或功绩卓著被封为“铁帽子”的亲王或郡王爵位可世袭罔替,即后代继承者可一直继承亲王或郡王的爵位,其它的往下传时都要降级。永璘不是“铁帽子”亲王,所以他死后,因长子、次子都在幼年夭折,故三子绵愍在百日孝满后降等承袭为庆郡王。




  绵愍死后无子,道光帝为其挑选了仪顺郡王的儿子奕彩为嗣子承袭爵位。六年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奕彩在服丧中纳妾被告发,他为了免于或减轻处罚,向宗人府办事小吏行贿。奕彩的六叔,也就是永璘的第六子、绵愍的六弟绵性一直觊觎爵位,知道后觉得是个好机会,于是也向宗人府的这位办事小吏行贿,让他革掉嗣子侄子的爵位。没想到这位小吏胆子很大,想两头通吃,大捞一笔,以此又去敲诈奕彩。最终事情败露,还让道光帝知道了。

     和爸爸一样痛恨腐败、比爸爸还勤俭到龙袍破了都要补三补的道光也曾励精图治,想带领大清重回盛世,可他和爸爸一样,也没那个能力。此时的道光刚刚输了鸦片战争,还签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丢了香港,还要赔2100万两白银,有气没处撒的他革了奕彩的爵位,把绵性发配到盛京(今沈阳)戍守。余怒未消的道光还将永璘的五子,也就是绵性的五哥绵悌也给革了职、降了爵,理由是你们住在一起,他们这些勾当你参没参与都不得而知。同时,暂停了永璘这一宗的爵位继承。





  1849年年底,绵悌去世,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的道光心软重启了永璘家的爵位继承,绵悌和他死去的三哥庆郡王绵愍一样没有子嗣,永璘一脉唯一有后的是被发配到盛京的绵性,于是道光命绵性的长子奕劻过继给绵愍,降等承袭二等辅国将军爵位。

创建中国第一个外交部的“鬼子六”:

     1850年元宵节的前一天,68岁的道光在圆明园病情加重,他自知时日已到,召重臣们随总管太监去紫禁城太和殿的正大光明匾额后取锦匣,没想到锦盒一开,里面放着两道谕旨:一为“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一为“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一匣两谕,在密匣立储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奕訢

       
  道光皇帝的四子奕詝(即咸丰皇帝)和六子奕訢的储位之争,是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期间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奕訢的才干远胜奕詝,但奕詝年长且为皇后所生,道光因此举棋不定。能力平庸的奕詝遵从老师杜受田“藏拙示孝”的策略,促使饱受儒家仁孝思想熏陶的道光最终选择传位于他。

      年轻的咸丰帝即位,与年轻时的爸爸道光和年轻时的爷爷嘉庆一样,颇有振作之心。他革新弊政,躬行节俭,还提拔了一批汉族官员镇压太平天国的叛乱,当然他也没忘爸爸的遗诏,在继位的第三天就封六弟奕訢为恭亲王,后来还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当然也给他分了个最好的王府。



                 咸丰册封奕䜣为恭亲王的上谕


  这最好的王府自然是和珅建的、正由辅国将军奕劻住着的庆王府,此时奕劻的爵位已和府邸的仪制不符,于是被安排搬了家,搬到往西一点的定阜街、道光时期的大学士琦善住过的旧宅第,成了个破落户宗室。

      奕劻除了写得一手好字、会投资理财,可以说是庸碌无为,但后来凭借对慈禧太后的卖力巴结,和在光绪戊戌政变时对慈禧的帮助,不仅被封了和祖父永璘一样的庆亲王,还混上了一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官位也是平步青云,府邸自然也大肆扩建,如今地图上的庆王府就是他当年的王府,而护国寺的梅兰芳故居就是他家曾经的马厩。




  此时,永璘最喜欢的“大房子”迎来了它的第三任主人——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恭亲王奕訢,咸丰还赐给恭王府一批金丝楠木和紫檀家具,命内务府按亲王规制进行改建,庆王府改名“恭王府”。此时地球的另一端,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正穿过英吉利海峡,到达了法国,而长期闭关锁国的清廷对世界的变化还一无所知,视西方人为蛮夷怪物。

     但皇帝对于自家的形势还是看得很紧的,日子久了,六弟的锋芒让他担忧,为了巩固皇权,他罢了奕訢的职。咸丰六年(1856年),他在去恭王府看奕訢时还给他的会客厅题了个名字:“葆光室”,“葆光”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咸丰的意思是暗示奕訢要收敛锋芒。奕訢为此写了一篇《葆光室铭》,表示明白皇帝的意思。




  可资质平庸又胆小的咸丰根本驾驭不了这艘航行了二百多年、已是千疮百孔的破船,他竟还违背祖训,吸上了鸦片,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此时,英法联军在俄、美支持下攻占了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八年(1858年)3月,英法联军兵临天津,奕訢多次上折,主张不要一味屈从示弱,应加强御敌兵力,争取以战迫和,咸丰帝不敢抵抗,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被迫开了多个通商口岸,赔了几百万两白银。8月,一条长达2500英里的电缆在大西洋下铺设完成,隔着茫茫大海,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美国总统布坎南交换了通讯进入新时代的贺电,纽约和波士顿的上空礼炮齐鸣,庆祝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时刻。

      咸丰十年(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攻入北京,清兵溃不成军,朝廷束手无策,眼看着他们劫掠焚烧了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御园圆明园。危难之际,咸丰带着老婆孩子逃往了热河(今承德),在避暑山庄里吸食鸦片,麻醉自己,却命奕訢为钦差大臣留守京师主持议和,此时距他解除奕訢军机大臣之职整整5年。




       27岁的奕訢临危受命,开始了艰难的谈判。面对入侵者的傲慢嚣张,手无兵又从未与外国人打过交道的奕訢克制自己的仇恨与恐惧,承担起与侵略者媾和的不光彩角色,在恭王府的多福轩内与英、法、俄代表签署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丢了九龙半岛和东北及西北的大片领土。但此次谈判让奕訢在极少与外国人有接触的清廷中名望大增,在政治上迅速崛起。



多福轩

  与洋人的第一次直接接触改变了奕訢对西方的认识,也认识到学会怎样与洋人打交道的重要性。次年1月,他领衔向咸丰皇帝上奏《统筹全局折》,阐述了西方各国并非古时“蛮夷”的新认识,建议放弃旧有观念,实行新的外交方针。

     奕訢在奏折中指出,条约签订后侵略者即退兵天津,说明其不同于前代异族入侵,目的不在推翻清朝统治,而在通商获利,朝廷可以通过调整对外政策使关系得到缓和。奏折请求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国第一个“外交部”),以及设立三口通商事务衙门(中国首个“外贸部”),并提出了完整的战争善后方案。清政府也暂时获得了内外相安的局面。

      根据之前的条约,西方各国纷纷在北京设立起公使馆,有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按照国际惯例,外交总理奕訢也在西方各国设立起公使馆,下图就是清政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公使馆。

 

                 清政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公使馆

     
  1861年,咸丰在热河病死,他唯一的儿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奕訢协助慈禧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干掉了八位顾命大臣,将慈禧送入了最高权力的宝座,他也成了最高权力的“二把手”,他的府邸恭王府也成了除皇宫外,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府”。

      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的奕訢开始竭力推行洋务运动,重用汉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中国近代工业从此起步。虽然后来“叔嫂同盟”出现裂痕,洋务运动受到巨大阻力,奕訢还得了个“鬼子六”的骂名,但在他的努力支持下,新生事物还是逐渐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大地上。

      1861年,第一所军火厂在安庆成立。1862年,第一所翻译学校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并利用美国庚子退款派学童赴美留学。1865年,第一所大型兵工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1866年第一所造船厂在福州成立。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厂也相继问世,新式大炮、枪械、弹药、水雷等武器终于装备到了一些军队中,太平天国也被镇压。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0年,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开始筹建。此后,从英国和德国分别购买的巡洋舰和铁甲舰也驶进了海湾,刘步蟾、林泰曾等多名海军学员还被送到了英国著名的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一时间,仿佛一切又欣欣向荣起来,奕訢力挽狂澜的架势让他获得了“贤王”的美誉,但这让慈禧太后很不安,虽然她赐了奕訢一顶“铁帽子”,却也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这位有抱负的亲王一直浮浮沉沉,奕訢还因阻止同治帝斥巨资修复圆明园差点丢了“铁帽子”。


                    奕訢在恭王府的花园中

       
  在阻力中前行的奕訢也倍感疲惫,反复地浮沉磨平了他的棱角,挫败了他的锐气,他从一个的有着雄心壮志的青年变成了对外顺从退让的中年大叔,甚至连他重用的汉臣曾国藩、李鸿章都深感不满。他的两个儿子也不争气,轻浮放荡,天天声色犬马,大儿子载澄还常带着堂哥皇帝同治去寻花问柳,最后两人都病死了,只是载澄晚死了10年。

       1874年,年仅19岁的同治驾崩,没有孩子,慈禧为了继续“垂帘听政”,没有选择下一代的“溥”字辈,而是选择了咸丰和奕訢的七弟醇郡王奕譞的次子载湉,也就是同治的堂弟过继给咸丰当嗣子,所谓“兄终弟及”继承帝位,即光绪帝,因为他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而且辛酉政变时他爸爸奕譞也出了大力,最重要的是载湉只是个4岁的娃娃。



             这是恭王府三任主人与清皇室间的关系树状图

       
  谨慎的醇郡王并没有欣喜,而是惶恐不安,他怕自己是皇帝亲生父亲的身份让慈禧猜忌,于是以病为借口辞官。识趣的奕譞让慈禧太后很满意,为了提高光绪帝的出身,把奕譞提为亲王,之后还赐了他一顶“铁帽子”,还让他总理海军衙门。

      醇亲王也没让慈禧失望,在筹建北洋水师时,挪用了大量海军经费给慈禧修建颐和园。而此时奕訢也不再主战,在中法战争里打了败仗,丢了官职,躲到京西古刹戒台寺去养病了,60大寿的时候还在恭王府里大办生日会。


                      恭王府里的大戏台

        
  可怜的小皇帝光绪只能和他的堂哥爸爸同治一样,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阴影下,没有实权。不过光绪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对西洋的一切新鲜事物很感兴趣,西方传教士何兰德曾评价他“是第一个身坐龙椅而脸向未来的人”,可惜他有个一手遮天的后祖母。

      光绪二十年(1894年),当四个轮子的奔驰汽车和福特汽车跑在了德国和美国的公路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天皇带头节衣缩食的决心下,向西方列强购买了很多新型军舰、大炮,而慈禧宁可花2000万两白银建颐和园,也不给北洋海军申请的60万两买炮弹。给海军们制的炮弹也是劣质品,火药中掺了沙子,不能充分燃烧。


                        制作炮弹

     
  就这样,甲午战争爆发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威海被日本人占领,清廷签署了比鸦片战争时更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而这时法国兄弟卢米埃尔在巴黎的工业峰会上播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




  奕訢再次出山,但此时的他已非三十年前搞洋务运动时可比,世故圆滑,在1898年光绪想维新变法时,已经成了维新派的阻碍者。不过在戊戌政变前,67岁的奕訢去世了,灵柩停在他哥哥咸丰赐名的葆光室中,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去吊念。光绪还特地为他辍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赐谥号“忠”。在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宗室里只有他与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得单谥“忠”,并入祀贤良祠,并配享太庙。




  有人说,如果奕訢当了皇帝,或许清王朝会走得更远一些。在晚清,奕訢的学识和才干确实是首屈一指的,但他却成了清朝皇子中命运最坎坷、也是最传奇的一个。作为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六弟、同治和光绪的六叔,奕訢经历了四个朝代的风云变化,次次都是历史漩涡中的焦点人物。宦海沉浮40多年中,遭遇了4次罢黜,又5次起用,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也对大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兴衰荣辱,甚至对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可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可以明镜。

末代王朝与恭王府的命运沉浮:

  奕訢死时,长子载澄早已不在人世,载澄没有孩子,慈禧便令奕訢次子载滢的长子溥伟过继给载澄当嗣子,继承奕訢的“铁帽子”,慈禧很喜欢这个听她话的孩子。15岁的溥伟承袭了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继续拥用恭王府。



                         溥伟

       
  此时,27岁的光绪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幽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上,西方列强们也继续在蚕食着中国这块肥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间,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也杀了不少自己人,11个外国使馆强烈抗议,慈禧原本是想镇压了,可压不住,加之西方列强不顾她的反对,调兵要自己镇压,慈禧又收到个假消息,以为外国人是要逼她归政于光绪,于是态度来了和180度大转变,口头宣布与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开战,并暗地支持义和团。

       随着德国公使克林德男爵被清军击毙,八国联军找到了个好借口,攻破了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向西安逃去,紫禁城里一片狼藉。在广东的李鸿章临时被提成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上与洋人谈判,李鸿章也怕背锅,要求留下只会讨好慈禧的“铁帽子”庆亲王奕劻一起谈。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右中坐者为李鸿章,前者为庆亲王奕劻

        
  两位大人即便使劲甩给锅义和团,也还是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屈辱最深沉的《辛丑条约》,中国按照4亿5千人口一人赔一两的“罚金”计算,共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一次赔不完就39年内连本带利赔9.8亿两;京津地区炮台被拆、军队被撤,完全受控于外国列强;处死所有与义和团有关和杀过外国人的官员,还要在克林德被害的东单牌楼北竖坊纪念(如今这个牌坊在中山公园,已更名为“保卫和平”坊,感兴趣的亲可点击《中山公园的前世今生》),同时要求18岁的醇亲王载沣亲赴德国谢罪致歉。



                   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坊

       
  载沣是老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光绪的五弟,在老醇亲王去世后根据“世袭罔替”袭爵。德国人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是皇帝的亲弟弟,皇太后的亲外甥,这样道歉更显诚意。载沣抵达德国后要求向德国皇帝行跪拜礼,他据理力争,最终使德国皇帝同意他和使团人员行鞠躬礼,为此载沣得到晚清朝野的一片赞誉。下图就是载沣和随行人员去德国道歉途经香港时与德国军官的合影。这次屈辱性的出差倒是让载沣开拓了眼界,他还买了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回国。




  1902年1月8日,慈禧带着光绪和3000辆行李车,在数万人的保护下回到北京。清朝此时已沦为彻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但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无能的形象,她宣布实行“新政”,进行改革。

       签了《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虽然只会拍马屁,但他的长子载振年轻时还是颇有些作为的,参与新政,出国考察,还代表清廷赴英参加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他游历了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日本,回国后写了《英轺(yáo)日记》,记录了出访的见闻和观感,包括各国的外交礼仪、商务、学校、工艺、议院、法律规章制度等等,还成立了商部。



                  载振的《英轺(yáo)日记》

      
  可惜后来一桩风流韵事让载振丢了官,又因溥仪退位,他迁居天津,买下了由原清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建的小洋楼,感兴趣的亲们可点击《为什么天津的庆王府这么有名》。1917年,奕劻去世,根据“世袭罔替”,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颁发总统令,替清室封载振承袭庆亲王,成了大清皇族最后一位“铁帽子王”。

      死去的老恭亲王奕訢的长女荣寿固伦公主是慈禧太后喜欢的养女,这时慈禧也经常让公主接待和拜访在京的各国外交官的女眷,下图就是1902年,公主率恭王府里的福晋和格格们做客美国公使馆。




  当莱特兄弟驾驶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划过美国的上空后,美国投了1500万美元在圣路易斯市举办世界博览会,隆重纪念100年前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拿破仑手里买来的路易斯安娜这块地。慈禧太后派了溥伦率团参加博览会,下图就是溥伦下火车时的情景。

   


  溥伦是道光皇帝的长子隐郡王奕纬的嗣子载治的儿子,降袭贝子爵位。在1904年的这次展会上,他率领的代表团带了大批工艺品和茶叶参展,并在展馆搭建了中式建筑,中国参展的红茶、绿茶和地毯等获得了展览会的金奖。溥伦在抵达华盛顿时,还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的接见。1907年清政府成立资政院时,溥伦任资政院总裁。宣统年间,他任农工商大臣。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还派镇国公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使西方考察政治,史称“五大臣出洋”。载泽率团考察日本、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端方率团考察美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



上图为端方率团在德国与德国军政官员的合影,前排从左至右为:荫昌、端方、戴鸿慈。五大臣考察回国后,向慈禧太后建议实行“君主立宪制”。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当然慈禧并没有想真的被限制权力。

     
  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帝死在了慈禧死亡的前一天,没有孩子,深获慈禧喜欢的小恭王溥伟以为自己可以继承大统,不想慈禧抱来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也就是光绪五弟的儿子溥仪坐上了皇位。3岁的溥仪在亲爸爸监国摄政王载沣和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的垂帘听政下开启了风雨飘摇的宣统元年。

     作为末代皇帝的爸爸、权倾一时的末代摄政王,载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那个一手遮天的老太婆死了,不幸的是清皇室已经到了回天乏术的局面,他虽是个喜欢新鲜事物的新派人物,但能力、魄力都有限,而且用的总是自家能力不济的亲戚。




  宣统元年(1909年),监国摄政王载沣代宣统皇帝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让自己的六弟贝勒载洵掌管海军,并派载洵赴欧美考察海军。上图是载洵在美国考察海军时与美国海军军官的合影。



   在派遣六弟载洵赴欧美考察海军后,载沣又派掌管陆军的七弟贝勒载涛赴欧美考察陆军。上图是1910年载涛在美国考察陆军时的情景。

      
   这左看右学的,也挽救不了清廷倒台的命运,而且载沣也斗不过狡猾的袁世凯,和小恭王溥伟暗杀袁世凯的计划也未遂。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载沣识时务地辞去了摄政王之职,回家过起了低调的生活,留下5岁的儿子和性格柔懦的太后收拾残局。不过后来溥仪跑去东北做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时,载沣是不同意的,他从不参与复辟,更不跟日本人合作,当年不向德国皇帝下跪的民族气节依然在。


               幼年的载沣(右)和他六弟载洵(左)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2月12日,只做了三年“天子”的大清最后一位皇帝正式退位。反对清帝逊位的溥伟气得大叫:“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清朝灭亡后,溥伟开始从事复辟活动,因经费和生活所迫,仅以3万5千大洋就将恭王府抵押给了北京西什库教堂的天主教教会。还把府内除了字画外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石雕、木器、珐琅、织绣等几乎所有古玩都卖给了日本的山中商会,山中定次郎是商会的第一任会长,这一次购买使他一举成为了世界排第一的古董商。




     几个月后山中定次郎在纽约和伦敦举办了两场拍卖会,七百余件恭王府的珍藏就这样流散在了世界各地,剩下那些紫檀家具如今大多上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溥伟把除了字画外所有能移动的东西基本都卖了。

      十多年后,恭王府府邸的抵押款连本带利也滚到了28万元,溥伟无力偿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梵蒂冈罗马教廷创办的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买了下来,自此恭王府成了辅仁大学的校舍。次年,溥伟死在了长春的一家旅社中。新中国成立后,恭王府逐渐被收回归国家所有。




  那时候恭王府被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个单位共同使用,还有一部分成为了宿舍,花园成了工厂。唐山大地震时,北京许多平房受损也很严重,加之余震不断,王府里搭起了地震棚供单位家属居住。

  周总理到恭王府视察后指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社会开放”,在他病入膏肓时还不忘嘱托。王府后来先开放了花园,再经过咱们前面说得彻底腾退、历史资料收集、验证后的大规模修缮,2008年终于以奕訢时期最鼎盛的面貌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还有人说恭王府更早的前身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红学专家们也众说纷纭,因为根据资料记载,乾隆十五年之前这里并没有大规模的建筑,但红楼梦中描绘的很多景致和恭王府中都有相同。这可能是个永远的秘密,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是真真切切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