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讲述着中国人的乡愁与情态

火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情结。

每年春节的归乡大迁徙中,有3亿多人次是通过火车的方式,往来于城市与乡村、梦想与家之间。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春节”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假期,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象征着阖家团圆和天伦之乐,以记忆的形式,保存着这个民族最为看重的文化内涵。

但是有关火车的记忆依然鲜活,小小的一节火车车厢,凝结了许多中国人的情感,里面包含着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的生活场景。在旅途中的回忆与期冀,成为独特的中国社会的缩影。

除了车厢里的日常生活,整个中国幅员辽阔的风景也从火车车窗上投射进来。从最北边的千里冰封,到岭南之地的秀美山川,无论是乌苏里的莽林,还是版纳的大雨,火车在这片大地之上,用自己最为独特的方式穿梭行进。中国人则是通过火车,了解到我们所处的大地之上,由于其辽阔的面积和各地截然不同的风俗民情,而显得缤纷多样。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曾经乘坐开往昆明的 209 次列车时如此说到:“在有的国家,坐火车旅行不过意味着要度过一段焦虑的时间,你会从头到尾都在等着到站;在另一些国家,坐火车本身也算得上是一次旅行经历,你可以在车上吃饭、睡觉、运动,也可以跟人交谈,或是看看风景。我的这趟旅行显然属于后者。”

用中国人的视角,如何审视这对我们来说拥有别样意义的火车?1963年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而后成为自由摄影师的王福春或许提供了属于他的答案。

《火车上的中国人》是王福春先生的代表作,曾经是一名铁道工人的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毅力,跟踪记录了从1978年到2014年的30多年间,车厢里的人生百态。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曾经的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

然而更多的则是温情脉脉的、令人们记忆犹新的场景——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

他的每张照片都是一幅别样的风景,百态人生在拥挤车厢里,演绎着一幕幕真实的生活,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王福春说为了拍摄这些照片,他可以说成了铁路上的熟客。从西藏到新疆,从广州到四川,从北京到上海,几乎把能坐的火车都坐了个遍。他表示,火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浓缩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最能反映中国近40年的变与不变。

1995年,从武汉开往长沙的列车上,车厢太拥挤了,一位光膀子的男子竟然躺在了硬座座椅靠背上,为防止自己摔倒,他不得不用手抓住上面的行李架。

1992年,从成都开往上海的列车上,拥挤的车厢连过道都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
1995年,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在宠物狗旁吃方便面的女青年。
1999年,从香港九龙开往上海的列车上,卧铺车厢内手捧哈达的年轻喇嘛,他们来自甘南拉卜楞寺。
列车上相互依偎的情侣。
挤在一个下铺上的情侣,享受着片刻的甜蜜。
1998年,从北京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车窗旁抽烟的女青年。
1992年,从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开往古莲的列车上,各自占了一张长椅睡觉的男女青年。
1993年,从兰州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上,开怀大笑的祖孙俩。
1996年,从广州开往成都的列车上,一位母亲小心地护着放在背篓里的孩子。
1998年,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卧铺车厢内一位92岁的老方丈戴着白手套帮女青年把脉。
过年回家,把新拍的结婚照也搬上了火车。
1996年,从广州开往成都的列车上,卧铺车厢内一位女青年坐在中铺拉起了二胡,她的自娱自乐吸引了上铺和下铺的青年男女的关注。
1992年,从南宁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由于车厢太拥挤,这位年轻的妈妈想出了用八宝粥的铁罐来当作“临时厕所”,以解决儿子的内急。
1995年,从西安开往西宁的列车上,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他的孩子站在车厢过道内。也许由于他的孩子太饿了,他临时充当了“母亲”的角色,让孩子满足地在他的怀里睡着了。
1994年,从北京开往沈阳的列车上,打麻将的旅客。
2005年,北京到柳州的列车上,大家开始利用手机消磨时间。
2009年,昆明到西安的列车上,一位阿姨脖子上挂着毛绒玩具猴子走在车厢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2007年,北京到上海的列车,母女离别的场面。
2007年,南昌到上海的动车,一位年轻人为自己的母亲拍照留念。
2007年,长沙到广州的列车,疲惫的人们各有姿态。
2007年,北京到拉萨的列车上,一位女子躺着做面膜,另一位男人则在玩电脑。
2009年,广州到北京的列车上,上铺的乘客用电脑来度过漫长的黑夜。
2007年,北京到哈尔滨的列车上,三位乘客同时在看火车上的杂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
2010年,北京到沈阳的列车上,一位小伙子带着眼罩入睡。
2008年,北京到上海的列车上,小姑娘在手机上看电视连续剧。
2011年,北京到沈阳的列车车上,有人疲倦的趴在小桌子上睡着了。
2011年,北京到哈尔滨的列车上,离别的场景。
2007年,上海到北京的列车,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在亲人的帮助下上火车。
2007年,长沙到上海的列车,人们开始检票上车。
2010年,上海到北京的列车,一名女子利用闲暇时间做面膜。
2012年,宜昌到汉口的高铁上,孩子们人手一个iPad,场面极其壮观。
2010年,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商务人士在火车上也能办公了。
2013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大家都在各自玩手机。
2014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上,人们在相互交谈。
2013年,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铁,一位女士在办公,其他的人则睡觉的睡觉,无聊的无聊。
2010年,北京到天津高铁。
2011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商务车,内部极其宽敞。
2011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商务列车,人们随身携带电脑。
2014年,上海到北京高铁列车,大家“全副武装”在睡觉。
2011年,北京到上海京沪高铁商务车。
2007年,南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