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可不单单是补点钙这么简单,还要知道引起骨质疏松的元凶——骨量。
骨量是什么?
骨量说白了就是指骨头里的“料”!它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骨头里有多少骨组织。人体内构成骨骼的骨组织主要包含了骨基质和骨矿物质两种,其中骨基质包括了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等成分,而骨矿物质是我们更加熟知的钙、磷等元素。骨量过低可能引起骨质疏松、骨折、腰腿酸痛等问题;骨量过高则可能导致骨硬化、骨脆性提升等问题。
我们平时做什么事会影响骨量呢?
人体内骨量的多少充分证明了一个观点——“生命在于运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的提升体内的骨量水平。
当然,影响骨量的因素可远不止运动这么简单!饮食、生活习惯、内分泌疾病等都会导致体内骨量流失,甚至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
骨量流失该如何应对?
①补钙很需要,但不能乱补!
单纯补钙对补充骨量的效果往往不佳。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不妨将体内的骨量增减看作是一场战争——正方为“增”方,反方为“减”方。正方代表有成骨细胞、钙、维生素D;反方代表则为破骨细胞、内分泌和生活习惯。它们的平衡取决于多方因素,仅仅补钙是不够的。
②骨量金字塔祝你骨骼健康
一般治疗是重中之重,保持适量运动和日照——确保每周>2次、每次>10-20分钟的户外运动;均衡科学的饮食——牛奶、优质蛋白(如鸡肉、虾、鱼肉)、绿叶蔬菜以及低盐饮食(尤其女性不宜超过6g/天)缺一不可;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少量饮酒、适度饮咖啡、茶。
药物治疗是针对存在病理性疾病(如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科学服用钙片增加成骨原料、服用维生素D3促进钙离子吸收、服用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防止钙离子额外流失。
最后,希望大家都不要忽视我们体内的“骨量”,拥有一副健康强健的骨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