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诫:中老年人冬天喝茶要注意几点

寒冬腊月,中老年人比较易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由于气温降低,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易发生高血压病;


(2)天气寒冷可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液粘滞度增高和血液凝固时间缩短等,因而易形成脉血栓,发生心肌梗死和脑硬死等疾病;


(3)寒冷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使老年人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糖尿病等疾病;


(4)寒冷还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易诱发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在冬季,老年人的饮食更应该注意。在进食了较为油腻和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之后,喝一杯茶,可起到消脂解腻、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


所以,寒冷的冬季,如何喝茶,成了一门学问。


一、影响睡眠质量


冬天的夜晚,安静又寒冷,本应是身体放松休息的好时候。喝了含有咖啡因的浓茶,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剂 “兴奋剂”。咖啡因可是个厉害角色,它能让神经系统变得异常活跃,就像给汽车踩了油门一样。您想想,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神经系统还处于兴奋状态,怎么能睡得着呢?


二、加重胃肠负担


冬天,身体为了应对寒冷,会自动调整能量分配,减少胃肠道的活动,把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这时候喝大量刺激性较强的茶,比如绿茶、红茶,就相当于给已经疲惫的胃肠道又增加了一份沉重的负担。


茶里的鞣酸是个 “小麻烦”,它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要是在空腹或者刚吃了一点东西的时候喝茶,鞣酸就更容易捣乱,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让人感觉胃部不舒服,就像有一只小手在胃里不停地搅动。


三、造成 “寒气” 内生


中医讲究 “寒气” 与 “热气” 的平衡,冬天本就是 “寒气” 较重的季节。而喝茶,尤其是喝绿茶、白茶等清淡茶类,在中医看来属于 “寒凉” 的饮品。冬天适量喝茶可能对身体有好处,但要是喝得太多,就可能打破身体的平衡,让 “寒气” 在体内积聚。身体就像在寒冷的冬天里被泼了一盆冷水,没有足够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身体的热量被茶水带走,就容易出现关节痛、四肢冰冷等症状。


四、影响血糖,导致体重增加


茶本身的热量并不高,如果添加了糖或者奶精的奶茶、红茶等,问题就来了。糖分的摄入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动,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冬天,身体的代谢已经减慢,这时候血糖不稳定,多余的糖分就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身体里。不能及时处理血糖问题,导致脂肪更容易积累,体重也就跟着增加了。长期体重过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各种健康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五、茶叶中的 “重金属” 隐患


大家喝茶的时候,可能很少会想到茶叶里的重金属问题。冬天,气候干燥,茶树为了抵御干旱,会吸收更多的土壤矿物质,其中就可能包含铅、砷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要是被过量摄入,就像在身体里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

人体的排毒功能处于较低的状态,就像一个运转不太顺畅的机器。如果在这个时候喝大量含有重金属的茶叶,身体就难以及时排出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积累下来,这些重金属会在体内越积越多,影响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


中、老年人应避免喝浓茶,尤其是含有大量咖啡因的绿茶、红茶等。可以改喝一些低咖啡因、温和的茶水,如花茶、普洱茶。最好在晚餐前两小时就不再喝茶了,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


然后,选择温热茶水,避免寒凉茶品。寒冷的冬季,喝温热的茶水能温暖胃肠,让身体更舒服。绿茶和白茶属于寒凉茶类,不宜在冬季大量饮用,尤其是空腹的时候。饮茶最好和饭后时间错开,最好在饭后 1 小时左右再饮茶,这样能避免影响消化。